栏目分类
新闻动态

当前位置:BOB·综合体育中国官网 > 新闻动态 >

热点资讯

炼气化神并不神秘:三炼是太极核心,练气环节少为人知_功夫_变化_腰眼

发布日期:2025-08-19 16:58    点击次数:193

究竟能否通过拳架的练习达到太极拳的高度?其实,太极拳并不仅仅是一种拳架运动,抻筋拔骨只是它的基础修炼。正如八段锦和易筋经所强调的,筋骨在脊椎处的节点聚集着阳气。因此,中华文化中有针灸的理论,真正的太极之道是从拳架逐步过渡到炼气化神,才能打出那种灵动的韵味——可以说这是杨露禅所说的太极十大层次,而杨澄甫的功夫也在于炼气化神,借助腰隙的腾跃,最终实现骨化为气的境界。简而言之,太极拳的这一境界已经不再是单单的绵里裹铁,而是像硬气功那样充满力量,气、意、力三者合一。

再看看南方武术中举木桶的技艺,可以视为太极拳炼气化神的体现,它形成了一种能量聚集的练习形态——我今早就观察到了这一现象。

下午,我亦有新的练功启示,特别是对于炼气化神的理解。提拉脊椎和大椎的动作,转瞬之间变成了提拉脖子和松活大椎,甚至会阴也开始整体收缩。第二变化是命门支撑转变为夹脊支撑,整体内收入腹,至少是收囊入腹——这才符合炼气化神的生理转变。第三个变化是腰眼的撑劲逐渐放松,不再像从前那样依赖命门外撑,腰眼的感觉也从酸胀变得松弛。整体的三个变化,仿佛是脱胎换骨般的重塑。

展开剩余47%

于是,我便创作了这一口诀:提颈转胯腰眼松,方得回火收丹腹;催动夹脊腰腾然,周身鼓荡脱陋形。炼气之时忘却现前,怀胎在拳腹腾然;周身无架松腰胯,提颈高歌一鹤飞。

这种状态的达成,究竟要多久才能形成功夫?根据道家经典,十个月便可成,而这便是所谓的“十月怀胎”的内丹功夫。太极拳的流派言论众多,确实让人捉摸不透。炼气化神并不神秘,三炼是太极的核心,练气的环节却鲜有人知——杨澄甫所练的拳法其实正是该功夫的起点,虽然他不惧受到攻击,但这种抗击打的木桶功夫相对而言仍是不同层次的追求,百尺竿头更进一步,一山更比一山高,彼此之间只是相互激励而已。

特此记录。

发布于:山东省

友情链接:

Powered by BOB·综合体育中国官网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